第3章 “明君昏庸,英主垂暮,悲哉,悲哉啊……”
關燈
小
中
大
【隨後,又親自講經說法,不厭其煩地建寺造像,國庫裏的錢財如水一樣嘩啦啦地流。在皇帝的以身作則下,全國有四萬八千人受菩薩戒。】
【畫面裏,皇子在寺廟受戒,王姬為投父親所好,步履纖纖地上了馬車,前往寺廟。庶民士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度脫,以受戒為榮。舉國崇佛,皇太子蕭綱更是稱其父為‘轉輪王’與‘飛行聖’。而民眾稱其為——】
【“皇帝菩薩”。】
“確實是‘菩薩’。”劉備冷笑一聲,微微加重語氣:“尤其在僧人眼裏,說不定他比菩薩還重要。”
至少菩薩沒辦法給他們錢一億。
而梁武帝之前朝代的人,還有在梁武帝朝代之後,但對梁武帝不太熟悉的人,看到水幕裏列舉出來的樁樁件件事跡,皆是大為震撼。
皇帝有點私人愛好很正常,但愛好到這種地步,已經不正常了啊!
“佛寺……原來這麽有錢嗎?那道觀呢?”宋朝,韓世忠摸摸下巴,想到軍中那群嗷嗷待哺的小狼崽子,臉上顯露猙獰。
既然這麽有錢,不如讓他拿了當軍餉。
他韓世忠也學著先人,來個滅佛/滅道!
佛,他們這邊不常見,道,他們這邊可正崇著呢!
【畫面一變,慢慢浮現出天監元年字樣,這是蕭衍登基後的第一個年號,而後,鏡頭一飛從上往下俯視著梁朝天下,大地之上,本是只有兩三座學校,學子亦是稀少,隨著蕭衍頒布崇學政策,一座又一座學校拔地而起,漸漸布滿大地,學子念書之聲朗朗上飄。】
【“要崇學校,定雅樂,教六經,將自魏晉以來浮蕩的蠻荒之氣清盡。”蕭衍坐在龍椅之上,如此嚴肅地說。】
【是以,國子學中,高門士族子弟搖頭晃腦,念讀六經;太學之中,下層士族通習雅樂;五館裏,寒庶子弟如饑似渴翻閱得之不易的書籍,雅館中,更見邊遠地區異族的身影。】
孔子掂著胡須,含笑點頭。
有教無類,此人初登基時,確是欲要做出一番事業的雄君明主。
又想到其後期佞佛之事,視國庫之財為糞土,不用於文學,不用於民生,反而一心一意要給佛祖添香油,便又搖頭嘆息,不免道一聲:可惜了。
【曹魏以來,九品官人法盛行,門閥子弟憑借門第可直接入仕,致使朝中庸人碌碌,斷絕底層上升之階,國中唯有死氣沈沈。】
【“詔令:士族子弟欲要三十歲之前入仕,需考經學策試,否則只能等而立之年再入官場。寒庶子弟亦可憑借經學策試入仕。”】
【頓時,士族子弟哀鴻遍野,而非豪門貴族的人眼裏,有了亮光。】
【無數學子想要往上爬,無數人又被擠下去,拼命努力,拼命掙紮。畫面之中已然見不到此前死氣。】
【國家,活了。】
“只看前面崇佛一事的荒唐,不免低估了此人。”
劉徹看著畫面,不免有些心驚。驚於蕭衍的魄力,敢與根深蒂固的士族做鬥爭,從他們嘴裏撕肉——這在前面舍身佛寺的影像裏,完全看不出來此人能敢於如此作為。
更心驚於……
九品官人法究竟是哪個缺德玩意的主意,禍害無窮,竟能讓整個國家都如一潭死水。
【隨即,更有遣散後宮樂府人員,停止正在進行的封禪禮儀只為不勞民傷財,搜集典籍,抄寫副本,為華夏存下數萬卷圖書典籍的盛舉,使民間私人藏書之風行起,推動文化繁榮,文明不絕等等雄舉,其帝王之能力與魅力,於當代罕有匹敵。】
“沒錯!這才是我家陛下!”
蕭衍的臣子們紛紛叫囂。
哪怕是到了此時此刻,他們也不願相信自家才華卓絕的陛下,在將來會做出那等將家國大業擲於塵埃的舉動。
我不信!!!
我們陛下是明君!!!
【但是……該死的但是來了。】
【影像裏的色彩從明艷激昂變得灰暗陰沈,昭示不幸。】
【晚年的蕭衍出現在屏幕中,他的影像裏,雙眼再沒有年輕時的清明與激情,變得渾濁,布滿老氣,亦從年輕時的支持儒學,變成了如今的支持佛學。】
【大地之上,學校一座一座減少,取而代之的是佛寺一座一座增多,全國上下空談之風盛行,往日文治不再,暮鼓晨鐘的敲響,好像在為這個國家,這名昔日雄主送葬。】
【兵挫於行間,吏空於官府,粟罄於惰游,貨殫於泥木。】
【——為當時寫照。】
蕭衍楞楞看著未來的自己,看著國家變成了人人懺禮,不務農桑,百姓面有饑色的模樣,茫然地眨了眨眼睛,好似無法去思考。
韋睿下意識想要安慰陛下,轉頭去看時,瞳孔猛然張大。
陛下臉上,緩緩眨下了兩行淚。
韋睿心裏一酸,想要說些什麽,此刻又覺得一切語言都那麽蒼白無力。
“明君昏庸,英主垂暮,悲哉,悲哉啊……”一聲嘆息,不知是從哪個朝代發出。
【“咚咚咚——”】
【戰鼓響,占據南方的梁朝不甘心只能擁有半壁江山,再一次開始進攻北方的王朝。】
【大將英武,軍卒挺拔,看上去似乎能夠成功。】
李世民詢問左右:“誰來和朕說一說,梁朝這一場,是輸是贏?”
很多人都以為後面朝代的人一定能夠知道前面所有朝代的所有事情,這是一種誤解,現代有龐大的網絡,有精湛的器械去考古尚且做不到呢,別說書籍、訊息流通困難的古代。
李世民只知道梁武帝在侯景之亂後死於臺城,也知道他沒能一統天下,但沒有精細到每一場戰役都能一清二楚。
都不需要那些武將統帥出面,褚遂良對著天幕搖搖頭:“必敗無疑。”
“哈哈哈,對!正是如此,自梁武帝佞佛以來,梁朝便暮氣沈沈,國庫存糧稀少,後勤跟不上,他的將士武卒看上去再勇猛又如何呢。”
李世民嚴肅起臉:“諸君,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,我大唐絕不可與梁武帝一般,將教派淩駕於家國大事之上。”
左右連忙起身,行禮:“唯!”
李世民眉開眼笑:“好啦,繼續看天幕吧,瞧著也快結束了。也不知道第九個敗家玩意會是誰。”
第4章 梁國黎庶:等我下輩子,就不用擔心像叔父那般,在大街上被王
【毫無懸念,梁國敗了。】
【戰爭場面一掠而過,天幕並未過多投入鏡頭,而在下一瞬間,是一名將軍身先士卒,以八百鐵騎沖擊建康,其勢如破竹。】
【“侯景!侯景!!!”畫面中,梁武帝極其無能狂怒,可他再雷霆之怒,再嚇跪了一地宮人,也無法阻止侯景攻入建康這個梁國國都。】
【侄子蕭正德作為內應,朱雀門破。】
【後,蕭正德主動開宣陽門,宣陽門破。】
【孫子蕭堅守太陽門,因不恤士卒,致使士卒放繩引敵軍登樓,城陷,太陽門破。】
【侄孫蕭靜,城破被殺。】
【侄子蕭淵藻,城破之後絕食殉國。】
【同胞兄弟蕭子雲,逃匿民間,餓死於顯靈寺。】
東漢末年,公孫瓚搖頭嘆息。
北宋年間,宋仁宗趙禎目露憐憫:“宗室多亡,親人背叛,梁武帝卻也可憐。”
“梁武帝本該是最有可能在那個亂世中一統天下,為百姓帶來太平的人,可惜啊,民生多艱,百姓又要多過幾十年顛沛流離,朝不保夕的日子了。”安史之亂年間,杜甫並不心疼那些宗室,他只憂心那時候的百姓,想來當年亂世中的百姓,與如今亂世中的百姓,也無甚差別,皆是哭泣著掙紮求生。
皆是——
富家廚肉臭,戰地骸骨白啊!
梁武帝卻是盯著天幕,一點一點流露出恐懼來。
梁武帝這個人十分重視親情,善待宗室,曾有宗室意圖弒君,他居然也能輕輕放過對方,但天幕暴露出這些未來,幾乎是在赤裸裸告訴他,都是因為你,你後期的昏庸,致使梁國衰弱,將軍反叛,宗室投誠,親眷身死!
蕭衍死死盯著天幕中的每一刻影像,眼中又是羞愧,又是驚恐,又是無地自容。
“該死的叛徒!”
他聽到禦史那邊有人磨著牙齒怒罵:“蕭正德!陛下待你不厚乎!”
蕭衍一動不動,沒有對此作出回應。他連謀反這種事情都不在意,更別說背叛了。何況,他深深覺得,如果不是自己禍害梁國,侄兒蕭正德又怎會為了保命和侯景裏應外合?
——因著鏡頭不多,此刻,他以為是為了保命。
【畫面仍在繼續,宮門被破,梁武帝蕭衍自然也成了侯景的階下囚,而在此刻,面對國破家亡,自己亦被幽禁的情形,蕭衍竟表現得十分超脫,面不改色,神色淡然,好似已學佛學得將生死置之度外。】
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,侯景被蕭衍這幅態度激怒了。
禦史中丞賀琛心裏頓時緊張得一批,生怕自家陛下出事。
就算他日後變成了昏君,那也是他效忠的陛下啊!
想著想著,他又想咬牙切齒去罵蕭正德了。
叛徒,最讓人不恥!
【侯景冷冷地看著蕭衍,也不多說什麽,蕭衍亦看著他,道:“自我得之,自我失之,夫覆何恨。”】
【“真是好佛子。”這個反賊的嘲諷之意,溢於言表。】
【很快,蕭衍就發現端過來的飯菜變少了,而且只保障了他正常的衣食住所,凡有所求,皆不應。】
【由此,蕭衍憂憤成疾,身體日漸衰弱,而這依然沒有讓侯景有任何感觸,一切待遇照舊。】
【“蜜水……給朕蜜水……朕口苦……”】
【梁武帝虛弱地躺在床上,而這次索求所得到的反應也和以往無甚不同,沒有人給他端來蜜水,沒有人搭理他。】
【“荷荷……荷荷……”】
【他(呻)(吟)著,口苦唇幹,眼中一點一點沒了焦慮。】
【昔日明君,最終死於無蜜可飲,幹渴而死。】
【最後一個場景,慢慢化為虛無,只留下屏幕原來的顏色掛在天上。】
梁國眾人陷入沈默之中。
梁武帝是個對百姓很好的君王。
哦,百姓不包括庶民,百姓一向是指有名有姓的人,商朝時是貴族和奴隸主,春秋戰國時是指官吏、士子,到漢朝,庶民也能有姓了,但百姓依舊是權貴是地方豪強的指代。唐以後,百姓方是老百姓。
那什麽指代大眾認知裏的貧苦百姓呢?就是“民”,《春秋》言:民者,暝也。又有後人說,盲其一目以服苦役,因而命之曰民。
所以,別看庶民為了逃避稅役,寧可破產也要去出這個家,就以為梁武帝對百姓不好,他治下百姓可幸福啦,庶民破產,百姓所能占有的土地便日益增加。從侯景之亂前十年裏,農民暴動高達九次,平均一年一次就可以看出來。
是以,官員、士勳、豪強皆是泣涕漣漣,為這個好皇帝哭喪。
老天何其不公啊,這樣的好皇帝為甚要讓他落到如此下場呢。
百官擦拭著眼淚,齊齊道:“陛下!如今得天神憐憫,以知後事,正可改之!我等一同勉力,輔佐陛下,共成大業!”
蕭衍亦是從位置上走下來,眼底閃著淚光,來到最近大臣的面前:“諸卿,幸得有你們……朕一定知錯就改,什麽佞佛,再也不幹了!”
“陛下!!!”
君臣執手相看淚眼,正是聖君賢相之景。
天幕微微抖動,場景消失之後,蒼涼的底色好似在嘲諷什麽。
皇帝下令滅佛,百官隨從,再加上有天幕這種神跡出現,一時間下面官吏都不敢欺上瞞下,滅佛運動轟轟烈烈搞起來。
佛像被推倒,寺廟被封鎖,僧人被強制還俗,百姓黎庶家中供奉的佛像亦被帶走燒毀。
小吏進入尋常黎庶家帶走佛像時,四處一掃,倒覺得怪好笑的。
“不是拜佛嗎?家裏竟同放太上老君?”
又看了一眼,笑道:“怎還有鮑姑?”
這家人左看看,右看看,將家中的佛像、菩薩像全搬過來交給小吏,同時隨口道:“俺們哪裏有心思管這些,反正都是神,拜拜準沒錯。”
隨後又緊張地問:“老君和鮑姑也不許信了嗎?都不給信,我們能去拜誰啊!”
小吏恰好是個不信佛不信道,什麽也不信的人,便擰眉:“你們就這麽想拜一個泥塑木雕?”
有用嗎?
這家裏大多數人都是憨憨地笑。
唯有家中一小兒,天真無邪地開口:“你的祖沒有和你說嗎,我們這輩子受苦,多拜拜神佛,下輩子就能過上好日子!我每天都有拜哦,佛祖也拜,老君也拜,土地神也拜,鮑姑也拜……等我下輩子,就不用擔心像叔父那般,在大街上被王殺死啦!”
“還有!陛下死之前都想喝蜜水,蜜水是不是很好喝啊?”小孩兒舔舔幹燥的唇。
我都沒喝過呢,多拜拜神佛,下輩子我也能喝上蜜水嗎?我不貪心的,一罐水放小小、小小、小小一匙蜜,小指頭那樣,不!半個小指蓋那麽多就好啦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【畫面裏,皇子在寺廟受戒,王姬為投父親所好,步履纖纖地上了馬車,前往寺廟。庶民士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度脫,以受戒為榮。舉國崇佛,皇太子蕭綱更是稱其父為‘轉輪王’與‘飛行聖’。而民眾稱其為——】
【“皇帝菩薩”。】
“確實是‘菩薩’。”劉備冷笑一聲,微微加重語氣:“尤其在僧人眼裏,說不定他比菩薩還重要。”
至少菩薩沒辦法給他們錢一億。
而梁武帝之前朝代的人,還有在梁武帝朝代之後,但對梁武帝不太熟悉的人,看到水幕裏列舉出來的樁樁件件事跡,皆是大為震撼。
皇帝有點私人愛好很正常,但愛好到這種地步,已經不正常了啊!
“佛寺……原來這麽有錢嗎?那道觀呢?”宋朝,韓世忠摸摸下巴,想到軍中那群嗷嗷待哺的小狼崽子,臉上顯露猙獰。
既然這麽有錢,不如讓他拿了當軍餉。
他韓世忠也學著先人,來個滅佛/滅道!
佛,他們這邊不常見,道,他們這邊可正崇著呢!
【畫面一變,慢慢浮現出天監元年字樣,這是蕭衍登基後的第一個年號,而後,鏡頭一飛從上往下俯視著梁朝天下,大地之上,本是只有兩三座學校,學子亦是稀少,隨著蕭衍頒布崇學政策,一座又一座學校拔地而起,漸漸布滿大地,學子念書之聲朗朗上飄。】
【“要崇學校,定雅樂,教六經,將自魏晉以來浮蕩的蠻荒之氣清盡。”蕭衍坐在龍椅之上,如此嚴肅地說。】
【是以,國子學中,高門士族子弟搖頭晃腦,念讀六經;太學之中,下層士族通習雅樂;五館裏,寒庶子弟如饑似渴翻閱得之不易的書籍,雅館中,更見邊遠地區異族的身影。】
孔子掂著胡須,含笑點頭。
有教無類,此人初登基時,確是欲要做出一番事業的雄君明主。
又想到其後期佞佛之事,視國庫之財為糞土,不用於文學,不用於民生,反而一心一意要給佛祖添香油,便又搖頭嘆息,不免道一聲:可惜了。
【曹魏以來,九品官人法盛行,門閥子弟憑借門第可直接入仕,致使朝中庸人碌碌,斷絕底層上升之階,國中唯有死氣沈沈。】
【“詔令:士族子弟欲要三十歲之前入仕,需考經學策試,否則只能等而立之年再入官場。寒庶子弟亦可憑借經學策試入仕。”】
【頓時,士族子弟哀鴻遍野,而非豪門貴族的人眼裏,有了亮光。】
【無數學子想要往上爬,無數人又被擠下去,拼命努力,拼命掙紮。畫面之中已然見不到此前死氣。】
【國家,活了。】
“只看前面崇佛一事的荒唐,不免低估了此人。”
劉徹看著畫面,不免有些心驚。驚於蕭衍的魄力,敢與根深蒂固的士族做鬥爭,從他們嘴裏撕肉——這在前面舍身佛寺的影像裏,完全看不出來此人能敢於如此作為。
更心驚於……
九品官人法究竟是哪個缺德玩意的主意,禍害無窮,竟能讓整個國家都如一潭死水。
【隨即,更有遣散後宮樂府人員,停止正在進行的封禪禮儀只為不勞民傷財,搜集典籍,抄寫副本,為華夏存下數萬卷圖書典籍的盛舉,使民間私人藏書之風行起,推動文化繁榮,文明不絕等等雄舉,其帝王之能力與魅力,於當代罕有匹敵。】
“沒錯!這才是我家陛下!”
蕭衍的臣子們紛紛叫囂。
哪怕是到了此時此刻,他們也不願相信自家才華卓絕的陛下,在將來會做出那等將家國大業擲於塵埃的舉動。
我不信!!!
我們陛下是明君!!!
【但是……該死的但是來了。】
【影像裏的色彩從明艷激昂變得灰暗陰沈,昭示不幸。】
【晚年的蕭衍出現在屏幕中,他的影像裏,雙眼再沒有年輕時的清明與激情,變得渾濁,布滿老氣,亦從年輕時的支持儒學,變成了如今的支持佛學。】
【大地之上,學校一座一座減少,取而代之的是佛寺一座一座增多,全國上下空談之風盛行,往日文治不再,暮鼓晨鐘的敲響,好像在為這個國家,這名昔日雄主送葬。】
【兵挫於行間,吏空於官府,粟罄於惰游,貨殫於泥木。】
【——為當時寫照。】
蕭衍楞楞看著未來的自己,看著國家變成了人人懺禮,不務農桑,百姓面有饑色的模樣,茫然地眨了眨眼睛,好似無法去思考。
韋睿下意識想要安慰陛下,轉頭去看時,瞳孔猛然張大。
陛下臉上,緩緩眨下了兩行淚。
韋睿心裏一酸,想要說些什麽,此刻又覺得一切語言都那麽蒼白無力。
“明君昏庸,英主垂暮,悲哉,悲哉啊……”一聲嘆息,不知是從哪個朝代發出。
【“咚咚咚——”】
【戰鼓響,占據南方的梁朝不甘心只能擁有半壁江山,再一次開始進攻北方的王朝。】
【大將英武,軍卒挺拔,看上去似乎能夠成功。】
李世民詢問左右:“誰來和朕說一說,梁朝這一場,是輸是贏?”
很多人都以為後面朝代的人一定能夠知道前面所有朝代的所有事情,這是一種誤解,現代有龐大的網絡,有精湛的器械去考古尚且做不到呢,別說書籍、訊息流通困難的古代。
李世民只知道梁武帝在侯景之亂後死於臺城,也知道他沒能一統天下,但沒有精細到每一場戰役都能一清二楚。
都不需要那些武將統帥出面,褚遂良對著天幕搖搖頭:“必敗無疑。”
“哈哈哈,對!正是如此,自梁武帝佞佛以來,梁朝便暮氣沈沈,國庫存糧稀少,後勤跟不上,他的將士武卒看上去再勇猛又如何呢。”
李世民嚴肅起臉:“諸君,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,我大唐絕不可與梁武帝一般,將教派淩駕於家國大事之上。”
左右連忙起身,行禮:“唯!”
李世民眉開眼笑:“好啦,繼續看天幕吧,瞧著也快結束了。也不知道第九個敗家玩意會是誰。”
第4章 梁國黎庶:等我下輩子,就不用擔心像叔父那般,在大街上被王
【毫無懸念,梁國敗了。】
【戰爭場面一掠而過,天幕並未過多投入鏡頭,而在下一瞬間,是一名將軍身先士卒,以八百鐵騎沖擊建康,其勢如破竹。】
【“侯景!侯景!!!”畫面中,梁武帝極其無能狂怒,可他再雷霆之怒,再嚇跪了一地宮人,也無法阻止侯景攻入建康這個梁國國都。】
【侄子蕭正德作為內應,朱雀門破。】
【後,蕭正德主動開宣陽門,宣陽門破。】
【孫子蕭堅守太陽門,因不恤士卒,致使士卒放繩引敵軍登樓,城陷,太陽門破。】
【侄孫蕭靜,城破被殺。】
【侄子蕭淵藻,城破之後絕食殉國。】
【同胞兄弟蕭子雲,逃匿民間,餓死於顯靈寺。】
東漢末年,公孫瓚搖頭嘆息。
北宋年間,宋仁宗趙禎目露憐憫:“宗室多亡,親人背叛,梁武帝卻也可憐。”
“梁武帝本該是最有可能在那個亂世中一統天下,為百姓帶來太平的人,可惜啊,民生多艱,百姓又要多過幾十年顛沛流離,朝不保夕的日子了。”安史之亂年間,杜甫並不心疼那些宗室,他只憂心那時候的百姓,想來當年亂世中的百姓,與如今亂世中的百姓,也無甚差別,皆是哭泣著掙紮求生。
皆是——
富家廚肉臭,戰地骸骨白啊!
梁武帝卻是盯著天幕,一點一點流露出恐懼來。
梁武帝這個人十分重視親情,善待宗室,曾有宗室意圖弒君,他居然也能輕輕放過對方,但天幕暴露出這些未來,幾乎是在赤裸裸告訴他,都是因為你,你後期的昏庸,致使梁國衰弱,將軍反叛,宗室投誠,親眷身死!
蕭衍死死盯著天幕中的每一刻影像,眼中又是羞愧,又是驚恐,又是無地自容。
“該死的叛徒!”
他聽到禦史那邊有人磨著牙齒怒罵:“蕭正德!陛下待你不厚乎!”
蕭衍一動不動,沒有對此作出回應。他連謀反這種事情都不在意,更別說背叛了。何況,他深深覺得,如果不是自己禍害梁國,侄兒蕭正德又怎會為了保命和侯景裏應外合?
——因著鏡頭不多,此刻,他以為是為了保命。
【畫面仍在繼續,宮門被破,梁武帝蕭衍自然也成了侯景的階下囚,而在此刻,面對國破家亡,自己亦被幽禁的情形,蕭衍竟表現得十分超脫,面不改色,神色淡然,好似已學佛學得將生死置之度外。】
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,侯景被蕭衍這幅態度激怒了。
禦史中丞賀琛心裏頓時緊張得一批,生怕自家陛下出事。
就算他日後變成了昏君,那也是他效忠的陛下啊!
想著想著,他又想咬牙切齒去罵蕭正德了。
叛徒,最讓人不恥!
【侯景冷冷地看著蕭衍,也不多說什麽,蕭衍亦看著他,道:“自我得之,自我失之,夫覆何恨。”】
【“真是好佛子。”這個反賊的嘲諷之意,溢於言表。】
【很快,蕭衍就發現端過來的飯菜變少了,而且只保障了他正常的衣食住所,凡有所求,皆不應。】
【由此,蕭衍憂憤成疾,身體日漸衰弱,而這依然沒有讓侯景有任何感觸,一切待遇照舊。】
【“蜜水……給朕蜜水……朕口苦……”】
【梁武帝虛弱地躺在床上,而這次索求所得到的反應也和以往無甚不同,沒有人給他端來蜜水,沒有人搭理他。】
【“荷荷……荷荷……”】
【他(呻)(吟)著,口苦唇幹,眼中一點一點沒了焦慮。】
【昔日明君,最終死於無蜜可飲,幹渴而死。】
【最後一個場景,慢慢化為虛無,只留下屏幕原來的顏色掛在天上。】
梁國眾人陷入沈默之中。
梁武帝是個對百姓很好的君王。
哦,百姓不包括庶民,百姓一向是指有名有姓的人,商朝時是貴族和奴隸主,春秋戰國時是指官吏、士子,到漢朝,庶民也能有姓了,但百姓依舊是權貴是地方豪強的指代。唐以後,百姓方是老百姓。
那什麽指代大眾認知裏的貧苦百姓呢?就是“民”,《春秋》言:民者,暝也。又有後人說,盲其一目以服苦役,因而命之曰民。
所以,別看庶民為了逃避稅役,寧可破產也要去出這個家,就以為梁武帝對百姓不好,他治下百姓可幸福啦,庶民破產,百姓所能占有的土地便日益增加。從侯景之亂前十年裏,農民暴動高達九次,平均一年一次就可以看出來。
是以,官員、士勳、豪強皆是泣涕漣漣,為這個好皇帝哭喪。
老天何其不公啊,這樣的好皇帝為甚要讓他落到如此下場呢。
百官擦拭著眼淚,齊齊道:“陛下!如今得天神憐憫,以知後事,正可改之!我等一同勉力,輔佐陛下,共成大業!”
蕭衍亦是從位置上走下來,眼底閃著淚光,來到最近大臣的面前:“諸卿,幸得有你們……朕一定知錯就改,什麽佞佛,再也不幹了!”
“陛下!!!”
君臣執手相看淚眼,正是聖君賢相之景。
天幕微微抖動,場景消失之後,蒼涼的底色好似在嘲諷什麽。
皇帝下令滅佛,百官隨從,再加上有天幕這種神跡出現,一時間下面官吏都不敢欺上瞞下,滅佛運動轟轟烈烈搞起來。
佛像被推倒,寺廟被封鎖,僧人被強制還俗,百姓黎庶家中供奉的佛像亦被帶走燒毀。
小吏進入尋常黎庶家帶走佛像時,四處一掃,倒覺得怪好笑的。
“不是拜佛嗎?家裏竟同放太上老君?”
又看了一眼,笑道:“怎還有鮑姑?”
這家人左看看,右看看,將家中的佛像、菩薩像全搬過來交給小吏,同時隨口道:“俺們哪裏有心思管這些,反正都是神,拜拜準沒錯。”
隨後又緊張地問:“老君和鮑姑也不許信了嗎?都不給信,我們能去拜誰啊!”
小吏恰好是個不信佛不信道,什麽也不信的人,便擰眉:“你們就這麽想拜一個泥塑木雕?”
有用嗎?
這家裏大多數人都是憨憨地笑。
唯有家中一小兒,天真無邪地開口:“你的祖沒有和你說嗎,我們這輩子受苦,多拜拜神佛,下輩子就能過上好日子!我每天都有拜哦,佛祖也拜,老君也拜,土地神也拜,鮑姑也拜……等我下輩子,就不用擔心像叔父那般,在大街上被王殺死啦!”
“還有!陛下死之前都想喝蜜水,蜜水是不是很好喝啊?”小孩兒舔舔幹燥的唇。
我都沒喝過呢,多拜拜神佛,下輩子我也能喝上蜜水嗎?我不貪心的,一罐水放小小、小小、小小一匙蜜,小指頭那樣,不!半個小指蓋那麽多就好啦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